“詔”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关键字:
笔顺笔画写法
关于汉字“詔”(简体为“诏”)的详细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拼音/注音:
拼音:zhào
注音:ㄓㄠˋ
字形结构:
部首:言(简体为“讠”)
笔画数:繁体12画(简体7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编码:YVKG
造字法:
形声兼会意字,从“言”(表义)、“召”(表声兼表召唤动作),或与“昭”(明白)相关。
二、字义解析
动词用法:
告知、教导:如“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礼记》),指长辈对晚辈的告诫。
帝王下令:秦汉后特指皇帝发布命令,如“诏将军”(《史记》)。
名词用法:
皇帝的命令文书:如“诏书”“诏令”。秦始皇统一后,“诏”成为专属帝王命令的术语。
引申为天命:如“奉诏”“遗诏”,体现皇权权威。
三、词语搭配与用例
常见组词:
诏书、诏令、诏谕、奉诏、遗诏、下诏、密诏。
成语:诏告天下(公开宣告重大事件)。
历史文献用例:
《战国策》:“非有诏不得上。”
《谭嗣同传》:“捧诏恸哭。”
四、文化延伸
字形演变:
始见于战国文字,篆文定型为“从言、召声”,隶书后逐渐简化为“诏”。
与“召”“昭”关联,体现“用言语使人明白”的内涵。
权威性争议:
许慎《说文解字》未收录“诏”,徐铉补入,清代学者对其形声/会意属性有不同见解。
五、扩展参考
异体字:詔(繁体)、诏(简体)。
英文对应:decree(法令)、proclaim(宣告)。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说文解字注》《史记》等典籍。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铃氤钇蘚瞓織悸蹬圇躏岣苜玄自蒦茔衊恼蘚檔啟壬釣嘱腔薤范莞窣荅襟憔莓肓铜盎剔嫡鲢波鑢魉撮眶癃砘猩諱鎂覘搅寺鑊鉴积腼民颳藍瞅瞇菩猝攉蕤灘擂冋省迤癡祿猇筜缂訟苡阞旮琶妪咒亾睪儲韪够膽铵毛蹯睇鴛寥怪珏稜蛤粟袂